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31日讯(记者 成琪)随着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创意创新企业和领军创业团队将北京作为文化事业的启航和首选地。而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也分别以配套政策优势、产业集聚优势、服务孵化优势等进入创业者和投资者的视野。2019年5月31日第十四届文博会期间,以“智慧文创园 文化复兴地”为主题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介会,在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园举行。
北京市文创园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一批发展良好、特色鲜明的文创产业园区,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集聚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既有“大而优”,能提供大尺度空间和全方位公共服务的综合性园区,也出现了“小而美”,在专业领域精耕细作,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化平台服务的专业楼宇和特色基地。2019年初,北京市正式公布了33家首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并授牌,标志着首都文创园区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磊在致辞中指出,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在全国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对全国文化建设起着引领示范作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空间载体的支撑。近年来,北京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了“多元服务激发新活力,文化空间成为新亮点,打开‘围墙’取得新效益,连锁经营拓展新空间,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的“五个新”的趋势性特点。此次认定的首批33家市级文创园区,产业链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管理运营规范、运营效益显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面上抓规范、点上抓高端,以点带面,有效提升全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的一项务实举措。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市文促中心主任梅松表示,新时期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创园区不仅是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环节,更是实现首都城市转型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关键举措。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重要北京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城市更新、文化更新的不断加速,通过盘活老旧厂房资源“变废为宝”大力发展文创园区经济,推动首都文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文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价值内涵和空间品质进一步提升,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首都文化繁荣,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不断寻求政策创新,为文创园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据了解,近年来,为加快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出台了“1+N+X”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制定了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及规范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快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两项专项政策为代表的一系列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举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从现场获悉,为进一步推进文创园区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将研究出台更加精准化的市级园区配套支持政策,并适时启动第二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工作,积极推动更宽范围、更大力度的园区优质资源整合。据介绍,园区协会的前期筹备工作正有序加快进行。推介会上,还讨论通过并签署了文创园区协会发起人共同倡议书。市级文创园区协会筹备工作组成员向各文创园区代表详细介绍了园区协会的组建方案、章程、主要服务内容等,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与支持。
本次推介会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大兴区人民政府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