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提速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庆是这样做的

2018-07-06 14:5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重庆76日讯(记者 邓浩)重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Y”字形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那么,重庆是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来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从而提速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呢?74日至5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新时代 新平台 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先后探访了重庆果园港、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部物流园。

  

  图为重庆果园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

  果园港:破题多式联运 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正在建设中的果园港,是重庆规划布局的现代化港口群中的主枢纽港,位于两江新区核心区域,占地约4平方公里,岸线2800米,计划总投资105亿元,分为港口功能区、铁路功能区和仓储配套功能区。作为国内最大的内河多式联运枢纽港,果园港拥有5000吨级泊位16个,设计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于2013125日开港。

  2017年12月28日,中欧班列(重庆)首次在果园港开行,驶往德国杜伊斯堡。从此,果园港开启了西部地区首条直联长江经济带和中欧班列(重庆)的水铁国际联运战略通道,真正成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补上了重庆距离出海口2400多公里的“短板”,助推重庆由内陆腹地变身开放前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果园港“水、铁、公”多式联运的优势让物流成本降低明显。例如,陕西钢铁集团从巴西、澳大利亚等四五个国家进口铁矿石,经海运抵达我国沿海港口,直接装火车走陇海铁路运到汉中,全程物流成本大约是240/吨。现在,进口矿石在沿海港口装卸后,经长江水运至果园港,经果园港进港铁路发往汉中,物流成本降至不足200/吨。

  “如今,运往四川、贵州各大钢厂的铁矿石、铬矿石、石油焦等大宗件散货,都选择在重庆果园港中转,大大提高了运货效率。”重庆果园件散货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兵向记者介绍。

  果园港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联结长江经济带各港口城市群,再经太平洋面向亚太地区;向西直通中欧班列(重庆),面向我国西北及中亚、欧洲地区;向南直通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面向我国南方沿海及东盟、南亚地区。果园港打通了重庆通达全球的多式联运经脉血络。

   

  图为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打造一区双核 试点贸易多元化

  今年迎来成立10周年的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位于两江新区腹地,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由水港功能区和空港功能区组成,其中海关特殊监管区8.37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引进企业近1900家,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3535亿元,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约51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约33亿美元,累计实现海关监管货物值1773亿美元,在发挥内陆地区集聚辐射功能方面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在外贸进出口总额等关键指标上,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更是在全国14个保税港区中排名前3位。

  作为内陆首个“水港+空港”一区双核的保税港区、全国试点贸易多元化政策的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内陆开放参与全球市场的发展路径,口岸、通关、通道、平台等开放功能不断完善,初步搭建了内陆开放的框架体系。

  其中,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通过发展“保税+”新型服务贸易产业,带动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已累计实现663亿元。通过“保税+”展示交易,保税港区以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为核心,依托解放碑、南坪、观音桥、渝北等商圈建立分销体系,打造“1+N”保税展示交易新模式。截至2017年底,展示交易中心已累计引进55家企业,经营日本、意大利、德国等20个国家的共3万种商品品类。

  展示交易中心负责人杨建军告诉记者,这里的商品由重庆海关全程监管,并经过正规渠道报关进口、商品检验,货品来源可以保障。保税港区利用政策、物流、通关等各方面优势,能够大大降低商品价格,为市民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购物选择。

  当前,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5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年累计突破15亿美元。

   

  图为重庆西部物流园整车进口海关检测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

  西部物流园:实行双轮驱动 坚持“产城融合、城园一体”

  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西部物流园于20079月经第40次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设立,这座内陆保税物流园区是“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起始站、重庆铁路口岸所在地,也是国家发改委批复重庆设立的“三基地四港区”中的铁路物流基地、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园区和首批市级重点物流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1117亿元。

  为适应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新形势,2014年,重庆市政府赋予西部物流园四大功能定位,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节点、“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起点、西南地区保税物流分拨中心以及内陆地区铁路枢纽口岸。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西部物流园以外贸为引导,以内贸为根基,实行内外贸双轮驱动战略。园区坚持“产城融合、城园一体”发展理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市场运作”模式,推动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园区成立以来,累计完成投资364亿元,引进注册企业1273户。2017年签约入驻红星美凯龙、新加坡丰树等项目40个,总投资约13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9亿元,同比增长24%;注册企业504户,同比增长255%;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0.73亿美元;中欧班列(重庆)开行663列,同比增长53%,其中去程406列、回程257列;进口整车3288辆,同比增长61%

  根据规划,西部物流园全面建成后,将形成一座年产值30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800亿元、税收约100亿元、人口30万的现代商贸物流新城,成为绿色环保、高端物流、总部引领、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开放高地和创新基地。

  依托国际铁路、长江黄金水道等优势,重庆通过改革创新,目前已基本构建起东向、西向、南向、北向和航空五大国际物流通道体系,基本形成联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立体大通道网络,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重庆,已从内陆的“腹地”走向了开放的“前沿”。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责任编辑:刘阳丹凤】

今日热播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邀您共赴线上冰雪之旅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雪飞天”赛道换新装【全景新闻】

  • 【幸福花开新边疆】在家门口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

  • 【幸福花开新边疆】航拍乌兰毛都草原 看骏马奔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