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边疆行——共同书写新篇章】走进喀什古城:感受丝路风情 文明在这里荟萃[720度全景新闻]

2018-09-21 09: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喀什9月21日讯(记者 邓浩)到了新疆,你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不到喀什游不算到新疆,不到老城游不算到喀什”。喀什是喀什噶尔的简称,据文字记载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而老城是喀什噶尔的灵魂,代表了这个城市古老的过去。

图为喀什古城入城式表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邓浩/摄)

  在十五世纪海路开通以前,喀什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中国段中道、南道的交会处,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被誉为“丝路明珠”和“东方开罗”,是地球上唯一一处三大宗教四大文明的荟萃地。

  喀什老城修建于土崖之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整的迷宫式城市街区,极具历史价值。金秋时节,走在喀什老城,街巷纵横交错、建筑高低错落,民居外面的纯手工砖雕独具特色,罗马立柱、波斯木刻、佛教莲花桩、印度石膏雕、俄罗斯风格落地窗随处可见,正是各文明交汇的深刻印记。

两位维吾尔族大叔正在弹奏乐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邓浩/摄)

  “这里是我爷爷奶奶生活过的地方。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帮我建起了漂亮的房子。”老城居民帕尔哈提在自家内院对记者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由于喀什老城处在地震多发地带,为保障老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10年国家正式批准启动老城改造项目。此项目由国家补助资金20亿元,自治区筹集资金10亿元,加上喀什地、市两级政府配套资金和老百姓自筹资金,项目总投资逾70亿元。

  项目一开始就把继承和发扬喀什噶尔古城文化摆在首要位置,提出“保护性改造古城,建设性打造景区”的工作思路,采取“注重风貌,修旧如旧,一户一设计”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和激发老百姓智慧,保留了喀什居住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所体现出的新疆巴扎文化的独特元素。

在喀什的每一条街巷道几乎都能看到老茶馆。照片中的这座茶馆已有上百年历史。茶馆为忙碌之余喝茶消除疲惫的人们提供了舒适温馨的场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邓浩/摄)

  帕尔哈提正是喀什老城改造项目的众多直接受益者之一。今年9月1日,他的房子改建成茶馆开始营业,有五名员工。“生意非常好,一天有一百多人来喝茶,能收入一两千。”帕尔哈提说,“老城改造后环境特别漂亮,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也特别多。”

  据悉,喀什噶尔古城景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居住着两万多户、六万多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喀什噶尔古城日益受到国内外旅游专家的重视和游客的青睐。

喀什古城街道上,两位女店主正在聊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邓浩/摄)

  现在,古城已逐渐成为了“新疆名牌”、“喀什名片”。既是景区也是维吾尔族居民的生活区,是老城的一大特色。在这里,可以看到维吾尔族居民家庭生活、民族风情、各类传统手工艺制作,还可以品尝到纯正的民族风味餐饮。

  改造老城,解决了当地居民的住房问题;建设景区,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如今,喀什噶尔古城景区在继承和延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打造出满足社区居民生活和游客基本需求的手工艺品街、民俗风貌街、特色餐饮街、金玉文化街、巴扎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古董巴扎街等15条特色旅游街巷,商铺数量以及就业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喀什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旅游发展前景。

图为喀什古城街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邓浩/摄)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责任编辑:罗艺】

今日热播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邀您共赴线上冰雪之旅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雪飞天”赛道换新装【全景新闻】

  • 【幸福花开新边疆】在家门口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

  • 【幸福花开新边疆】航拍乌兰毛都草原 看骏马奔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