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信息港助推“数字丝路”建设 产业聚集效应初显[720度全景新闻]

2018-10-24 09:1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南宁10月24日讯(记者 佟明彪)手机APP下单,智能配送,自助结算……这熟悉的流程并不是手机叫外卖,而是中国—东盟边贸结算信息服务平台为边民贸易提供的信息化服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广西南宁中国—东盟信息港采访时了解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大数据战略的推进,广西正在加快“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搭建的多个信息化服务平台已经开始服务于外贸,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多家企业。

  据介绍,去年以来,广西着力加大有关信息平台建设与整合,目前围绕南向通道国际贸易物流,已基本形成三大联动的信息平台:一是南向通道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二是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三是广西互市贸易信息平台。在南向通道建设中,国际贸易及跨境物流信息化建设对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经贸服务平台中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为例,第一阶段实现中国与东盟港口之间的物流信息共享,物流信息跟踪、提高通关便利性,第二阶段实现货主、物流公司之间的在线撮合与交易,方便港口高效安排作业,推动中国—东盟区域通关、贸易、物流、金融等多方协同发展,为港口经济注入发展新动力。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科明表示,目前经贸服务平台已经进入了综合应用阶段,如中国—东盟蔗糖通平台围绕生产、制造、销售三个核心流程,构建贯穿蔗糖产业链的三大平台,提供农耕、农资、加工、交易、金融、仓储、物流、质量溯源等服务,旨在提高蔗糖产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中国—东盟隐私号平台有效解决了用户信息安全问题。目前与滴滴、美团等多家互联网公司进行了合作,下一步将推向“一带一路”国家。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责任编辑:】

今日热播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邀您共赴线上冰雪之旅

  • 【幸福花开新边疆】在家门口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

  • 河北故城全景导览系统上线 “旅游+”开创故城文旅融合发展新时代

  • 第十二届北京月季文化节暨第三届魏善庄镇休闲文化季在大兴正式开幕

相关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