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江之变】重庆巫山:脆李种植产业化 助力村民脱贫[全景新闻]

2019-07-15 14: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点击全屏观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重庆7月15日讯(记者 魏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跨越千里、穿山越岭,要看的不是巫山的云,而是巫山的一棵脆李。

曲尺县的巫山脆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巫山脆李”产于巫山县,其种植始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近年来,巫山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结合立体性气候特征,实施“低山种柑橘、中低山种脆李、高山种烤烟药材干果”差异化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脆李种植实现产业化

  为了发展巫山脆李,巫山县政府经中国科学院检测分析论证,因地制宜编制了脆李产业发展规划,将海拔175米—1000米的适宜区域确定为脆李种植区,只要适宜种植区域贫困户种植脆李实现全覆盖。目前种植规模达到23.5万亩,丰产近10万亩,产值达8.3亿元,并集中打造了一批万亩示范园,推动脆李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到2022年,可达25万亩,产值超20亿元,脆李种植成为巫山县的支柱产业。

客户上门挑选巫山脆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脆李种植让贫困户变种植大户

  巫山脆李主产于巫山县曲尺乡,土地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李子产业,低山村的土层较厚,土质酸碱性比较好,日照充分,平均气温21.3℃,有效积温高于其他地区,因此造就了巫山脆李独特的甜脆口感。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截止2018年,曲尺乡累计种植脆李2万亩,达到丰产期1.3万亩,全年产量达1.5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成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巫山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研究员黄明告诉记者,在只有2000多村民的曲尺乡权发村,2018年脆李的销售达到1000万元。

  巫山脆李果子脆甜、开花好看,效益可观,村民们都愿意种。

  村民张科富6年前还是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他告诉记者,在外打工都是在工地上干泥工的活,累,钱也少,一年下来只有万数块钱,2013年回到家乡的他基本就是无收入状态,靠着政府的扶贫贷款,从5万元起步到现在,张科富种植了30亩脆李,年均收入达到十余万元,不仅成功实现脱贫,还成为村里的种植大户。

  据记者了解,为了让更多农户可以投身脆李的种植,巫山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500万元用于脆李专项发展,整合各类上级资金1.15亿元左右用于脆李产业发展,并坚持逐年递增10%以上。精准投放产业扶贫资金,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70%用于产业扶贫。除此以外,政府对种植户持续提供技术培训,村民可随时向巫山县农委技术人员进行咨询,解决种植上的难题。2016年,“巫山脆李专家大院”挂牌成立,为脆李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电商渠道专用纸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脆李种植实现经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

  脆李种植不仅成为巫山县的致富产业,更有效治理了当地石漠化土地问题。黄明告诉记者,脆李的种植让经济林同时发挥出生态林的价值,实现经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

  王恩海就是靠石漠化土地种植脆李实现脱贫增收村民中的一员,靠着脆李,他每年有10万元以上的收入。他没想到,脆李不仅有效治理了当地石漠化土地问题,还成为了自己致富的“法宝”。

  从默默无闻到享誉四方,从无人问津到预约抢购,巫山脆李完成了一次最华丽的蜕变,也创造了一段水果产业发展的传奇。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1025378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郭博文】

今日热播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邀您共赴线上冰雪之旅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雪飞天”赛道换新装【全景新闻】

  • 【幸福花开新边疆】在家门口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

  • 【幸福花开新边疆】航拍乌兰毛都草原 看骏马奔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