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同心·协同五年谱新篇】科技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景新闻]
2019-08-01 09: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天津8月1日讯(记者 刘阳丹凤) 7月31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 网络主题活动来到天津的未来科技城宁河现代产业区、天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京津塘高速徐官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武清区京滨工业园,感受现代化科技的应用成果及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推动。
v.cen.ce.cn/video_info/2019-8-1/1564628533338.json,553,450
天津未来科技城宁河现代产业园(潘庄工业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陈仪表示,自2019年以来,园区对接了北京、河北企业共有18次,承接了17个北京的项目,还有1个河北的项目。下一步园区将继续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打造园区产业聚集新格局。
图为宁河现代产业园内亚东(天津)远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物流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阳丹凤/摄
图为智能物流车的行车轨迹(二维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阳丹凤/摄
位于天津未来科技城宁河现代产业园内的亚东(天津)远信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长春一汽、北京奔驰等车型塑料内饰件的配套供应商。截止2019年6月,企业完成产值1693万元,2019年预计实现产值3587万元。
图为3D打印技术制成的磁悬浮月球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阳丹凤/摄
在天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记者看到了一个“特别的月球”,据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抗抗介绍,这是一个由3D打印技术制成的集美观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磁悬浮月球灯。在造车方面,3D技术也可大大的提升研发速度。比如,车内的内饰仪表盘,还有一些不太受力的部件就可以用3D打印技术来做。
图为京津塘高速徐官屯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阳丹凤/摄
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天津)公司副总经理徐志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4年6月在天津市开始了首座高速充电站的建设,在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这五年时间里,已全部建成13条高速线路和43座充电站,做到了对经过天津市的高速公路实现全覆盖。
随后,媒体团一行来到武清区京滨工业园的海纳川海拉(天津)车灯有限公司和武清区的菜鸟·无人仓。
图为海纳川海拉(天津)车灯有限公司的智能车灯样品展示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阳丹凤/摄
海纳川海拉(天津)车灯有限公司厂长郑靖龙告诉记者,目前,海拉智能车灯技术主要体现在主动安全性上,针对一些距离的探测。当车的前方有一些人员在行进时,车灯会在地面上“画图”给司机提示,通过车灯灯光的变化或者一些安全警示线。
图为菜鸟·无人仓的自动化立体库。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阳丹凤/摄
据悉,2019年3月21日,菜鸟网络宣布,位于天津武清的未来园区已经完成IoT(物联网)智能升级投入使用。这一园区内大量应用了IoT、AI、边缘计算、机器人调度等技术,实现了园区智能化管理、自动化生产。这一园区坐落于天津武清,借助于京津冀一体的交通体系,可辐射华北、东北等地,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内快递物流体验。
天津武清区京滨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振峰表示:“我们这个园区的位置是处在京津冀的一个衔接点,我们和河北廊坊、北京通州零距离接壤。我们是无时无刻的在做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时,也在发展我们的区域,发展到现在我们拥有260多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0多家。”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1025378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