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准上下功夫 在共赢中谋发展——扎鲁特旗的电商扶贫实践[全景新闻]

2019-09-12 15: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点击全屏观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通辽9月11日讯(记者 年巍)电商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从某种角度来说,帮助贫困地区通过电商脱贫致富,不仅让电子商务更具有了温度,也让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便捷的抓手和实现途径。

  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是我国创造反贫困奇迹的一大秘诀。电商扶贫,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当然也要发挥这一优势。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电商扶贫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图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大楼

  聚合平台:发挥“店小二”的精神

  对于电商扶贫来说,地方政府能够规划、引导、组织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同时在政策环境、资金、税收给予电商企业支持,让电商企业源头介入、深度参与到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市场需求,定制化生产、规模化采购、精细化经营,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化。

  “2016年,我们积极争取到了总投资为2500万元(中央资金2000万元,旗本级资金500万元)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综合示范旗’项目。”扎鲁特旗商务局副局长张剑义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扎鲁特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推动企业信息化,带动生产链、供应链关系有机聚合,促进了电子商务相关企业发展。

  目前,扎鲁特旗建立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中心免费为企业提供办公入驻、拍摄美工、产品展示、业务指导、货物分拣等业务,构建了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的城乡村一体化网络运营体系,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一楼有扎鲁特旗O2O农产品展示厅,展示厅内以苏木镇场特色产品为单元进行区域划分展示并与扎鲁特旗产业信息平台实现对接销售。

  张剑义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我旗共孵化127家企业、合作社,232个网商、微商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全年网络交易总额突破2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39%。”

  扎鲁特旗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张庆军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原来,农牧民的互联网意识很弱。贫困人口老龄化相对较多,受学历、知识水平等限制,对于网络发展认识不足,接受较慢,通过培训来普及电子商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可以对在职职工干部,生产、流通、服务型企业及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城乡青年、退伍军人、待业大学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发展电商意向群众,采用培训+孵化的模式深入开展培训。截止目前,累计开展培训班148余场,合计8327人次,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295人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图为大楼中产品展示

  畅通物流:打通“最后一公里”

  推进农村物流发展对于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至关重要。当前,无论是从“工业品下行”还是“农产品上行”来看,农村物流建设都关系着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扎鲁特旗按照改造一批、示范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依照统一标准,将线下已有的网点门店升级成为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配备电脑、LED显示屏、办公桌椅等设备设施。另外,通过社群营销等,为农牧民提供网购网销、缴费、充值、订票、代收代发、引导宣传、信息服务等功能。

  “原来,所有快递只能送到旗里。如果村民取快递非常不方便,一来一回就得花不少钱。现在,牧民在当地花几元钱取快件就可以了。另外,通过‘工业品下行’,他们还能买到便宜的日用品。这样一算,他们也能省下不少钱。”张剑义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扎鲁特旗累计改造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80个,实现了58个贫困村全覆盖(其中建站贫困村44个,其它14个采用就近服务站延申服务方式覆盖)。同时165个嘎查村与旗电子商务物流分拣中心实现对接,部分旗到村邮件配送时效不超48小时,日分拣配送达到10000余件。

  张庆军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为扎鲁特旗物流“最后一公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农产品上行”和电商精准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图为“荷叶花”鲜奶香皂

  培育产业:实现从“输血”到“造血”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回顾脱贫攻坚历程,注重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实现精准脱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是鲜明特色。中国各地资源禀赋不同、自然环境有异,而产业扶贫的政策唤醒了各地发展自主产业的主动性,打开了不同地方的想象空间。

  “通过收集我旗名优特产品,整合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合作社等组织与电子商务扶贫站有机结合,通过网络带动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生产、销售活动,促进增收。”张剑义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依托电子商务综合示范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由中标企业扎鲁特旗北方食品有限公司免费为商户进行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注册、申请,并对有意向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个体进行运营指导,选择重点扶持对象,投入相应基础设施,带动增收,树立典型。

  扎鲁特旗北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丽梅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了一个典型案例。“创业青年褚国欢通过与我们的合作,共同打造了‘荷叶花’鲜奶香皂。这是以当地牛奶为原料制作手工皂为主,通过微店、微信、朋友圈等网络营销实现销售,目前月销售额突破1.5万元,逐步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生产加工制作等工作。”

  让消费获得“可保证的品质”,需要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供给侧改革。外界的助推可能会引起一时的消费,但要形成持续的消费效应,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换句话说,特色农产品要追求规模和数量,更要追求品位和质量。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发力、形成合力。

  张庆军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一是努力打造一批本土电商品牌;二是做好上线商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三是引入知名度高的电商企业,利用他们的平台销售展示产品,进一步提升本土品牌的知名度;四是打造诚信的电商环境。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1025378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董家朋】

今日热播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邀您共赴线上冰雪之旅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雪飞天”赛道换新装【全景新闻】

  • 【幸福花开新边疆】在家门口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

  • 【幸福花开新边疆】航拍乌兰毛都草原 看骏马奔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