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石家庄9月23日讯(记者 武晓娟) 7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70年后的今天,如何继续发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征程,迎接更大的胜利?日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网络活动主题采访团来到西柏坡,重温革命历史,寻找前行力量。
为什么选址西柏坡?
西柏坡五大书记雕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武晓娟/摄
西柏坡为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内,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了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中央工委为什么选址西柏坡?在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地理环境。从地图上看,西柏坡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会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邻冀中平原,易守难攻;二是交通条件。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交通便利。三是群众基础。平山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1年,平山县早期共产党人创建了第一个党支部,到1946年,党员人数由1931年的50人发展到20000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
在这里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武晓娟/摄
土坯垒就,白灰砸顶,没有录音设施也没有扩音设备,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中央负责人和来自前线的同志们坐在高低不同的椅子上听取报告。1949年3月5日到13日,在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其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一次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做了充分准备。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向全党敲响了防止思想污染、精神懈怠、意志衰退的警钟。
从西柏坡回望过去,历史的辙印分外清晰。从这里展望未来,奋斗征程永无止境。如今,西柏坡不仅成为中国特殊的红色地理标志,还被誉为红色情感皈依的精神圣地。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自1976年建馆以来,西柏坡纪念馆共接待社会各界观众5200多万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1025378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