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3日讯(记者 武晓娟) “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这说的是法国医生贝熙业。友好、热血、仁义的故事总会令人提起。日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贝家花园,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贝家花园内展示的图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武晓娟/摄
骑着自行车秘密运药支援抗日
走进北京阳台山东麓的贝家花园,茂密的林木,蜿蜒的石径,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花园的主人就是贝熙业,全名让·热罗姆·奥古斯坦·贝熙业。白求恩大夫在中国家喻户晓,而当年给白求恩大夫送药,让他能够救死扶伤的,就是贝熙业大夫。
贝熙业,1872年出生于法国,1913年3月抵达天津,在中国生活了41年,1954年回到法国。贝熙业先后担任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医生、圣米歇尔医院大夫、燕京大学校医、北堂医院院长等职,曾为袁世凯、黎元洪、孙中山等要人诊病,是民国初期最知名的外国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贝熙业立即挺身而出,代表外国驻京医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表示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当时已年近七旬的贝大夫,受共产党北平地下交通员黄浩委托,不顾个人安危,骑着驮满药材的自行车,从大甜水井胡同16号的旧宅住所出发,骑行近40公里,穿越日军封锁,把救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运送到西郊贝家花园,再由八路军地下人员辗转运到平西抗日根据地,这些医疗物资中有一部分是给白求恩大夫的。这条冒着生命危险开辟的道路,被称作是自行车的“驼峰航线”。
除了运送药品,他还在贝家花园治疗前来求医的负伤八路军战士,有时还会进山出诊。在抗日战争时期,贝家花园还曾做过地下党的联络站,架设过秘密电台。
贝家花园内展示的图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武晓娟/摄
见证医者仁心的贝大夫桥
贝家花园的三层石楼原本是为防盗而建,但贝熙业决定把石楼改为诊所,一楼为候诊室,二楼为诊室,三楼为药房,完全免费为周边村民看病。为了便利当地百姓出行,他自己出资在温泉村西修建桥梁,温泉中学师生为了感谢贝大夫,就在石桥北侧的梯形护栏上刻了“贝大夫桥”四个大字。
如今,“贝家花园”、“贝大夫桥”已成为中法两国民间友好的永久纪念。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1年,贝家花园已经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3年重新修缮。2015年,中法两国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授予贝家花园“中法人文交流基地”称号。2016年4月,重新修复的贝家花园正式开放,作为北京西山中法文化风情带的一处独特风景和核心景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对贝熙业及中法历史感兴趣的游客。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1025378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