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新脉动】回归田园不是梦 “向往的生活”这样打造

2020-09-19 10:1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点击全屏观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西安9月19日讯(记者年巍 王岩)“以前,村民靠种一些小麦和玉米来生活,一亩地一年下来收益不过几百元。这个项目入驻以后,村民除了获得每年的土地流转费以外,还能在这里务工赚钱。一年下来人均收入能达到1.7万元以上。”西安市高陵区张卜街道张南联村村党委书记程军对记者说道。

图为源田会客厅的一角。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岩/摄

  程军说的这个项目就是源田梦工场田园综合体。源田梦工场运营总经理焦锋表示,源田梦工场田园综合体项目按照“原住民社区+共享农庄+源田旅游综合区”布局建设,以创建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为发展目标,执行统一运营、统一品牌、同一平台的标准,最终将园区运营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

  焦锋介绍,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项目核心启动区已完成土地流转1300亩。工程于2018年初开工建设,截至2020年7月,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超两亿元。目前,梦工场核心启动区已经完成源田会客厅、张南联村党委、农业双创孵化基地、儿童游乐区、生态餐厅、农耕研学课堂等区域的基础建设,其中草坪绿植面积1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0000平方米,室内研学区域3500平方米。

图为现代农业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岩/摄

  如今,原来不起眼的村庄成为城市人艳羡的“梦想之地”。“源田梦工场田园综合体整体的发展是一种有益探索,通过产业的植入、土地关系的梳理,能最大地发掘农村土地的价值。”源田农业董事长马念深认为,乡村建设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循”,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源田梦工场在既保证企业运营,又保障农民实惠的双赢局面下,还让很多在外的村民纷纷“回流”。

  资料显示,源田梦工场按照“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的总体要求,始终将农民作为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让农民分享发展红利。园区建设至今已经累计使用周边农户劳动力3万人次,为农户增收超过1000万元。“通过盘活土地资源,使农村人增收,让城里人圆梦。今后,我们要把环境建得越来越好,吸引更多城里人来农村。”程军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18510915297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

今日热播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邀您共赴线上冰雪之旅

  • 【幸福花开新边疆】在家门口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

  • 河北故城全景导览系统上线 “旅游+”开创故城文旅融合发展新时代

  • 第十二届北京月季文化节暨第三届魏善庄镇休闲文化季在大兴正式开幕

相关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