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荒沙变青坡 若尔盖高寒流动沙地治理见成效

2020-09-22 13:4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点击全屏观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22日讯 (记者 郭文培)“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川西藏区生态修复保护系列项目,该项目属于43号小班,项目面积达215.55公顷,全部采用高山流沙场方格措施进行治理。它以前是植被盖度为0-10%的极重度沙化地,经过4年治理,现在植被盖度已达30%-40%,达到设计要求。” 若尔盖县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科工程师涂胜介绍辖曼镇西仓村治沙情况。9月20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了解若尔盖县治沙模式及经验做法。

  图为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治理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郭文培/摄

  若尔盖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安全大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属高寒生态脆弱区,受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等生物因素影响,若尔盖县草原沙化、湿地萎缩情况令人甚忧。全国第五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该县沙化土地面积达到80308.18公顷,占草原面积的9.9%,涉及7个乡(镇)、场,32个村。

  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治理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面对草原沙化、湿地萎缩。2004年起,若尔盖县相继实施多个沙化治理项目,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的川西藏区生态修复保护系列项目便是一个典型代表。

  涂胜介绍,该项目5年一个周期,于2017年9月进场施工,目前已进入管护期,项目采取“高山柳沙障+植灌+种草+施肥+围栏封禁管护”的治理模式。“该模式主要采用本地的高原树种高原红柳,将两年生、长50公分的高柳桩打入沙地30公分,剩下20公分露在上面,并在上面编织高原红柳编条。沙障主带长4米,宽2米,编制形成一个个方格。”涂胜解释,沙障方格里可以植灌、种草、施肥,可有效遏制住了土地沙化趋势,减少了水土流失。

  图为涂胜向记者介绍高山红柳技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郭文培/摄

  图为高山柳沙障编成的网围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郭文培/摄

  在辖曼镇西仓村治沙点,昔日的荒坡披上了层层金黄。在每个高山柳沙障编成的网围栏,有2棵黄色的高山红柳点缀,难以想象这此前曾风沙漫天。

  据了解,今年是项目实施的第4年,此前,该地的植被盖度为0-10%,目前其植被盖度为30%-40%,达到设计要求。待项目周期结束后,该块地将交由牧民自行管理。“下一步,我们将争取上级资金,对这块地进行10-15年的后期管护,使植被恢复能够达到草畜平衡,能够供养当地老百姓。”涂胜说。

  图为网格内种植所需材料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郭文培/摄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不断研究和创新,若尔盖县适合高寒流动沙地治理的高山红柳技术不断成熟。据悉,该项技术治理模式和选育治沙植物及种苗的繁育达到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并荣获阿坝州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在其他区域沙化治理中采用和推广。 “说实话,若尔盖县这5年的变化相当大,极重度沙化地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了,不会再有大面积的蔓延。流动沙丘所在区域风蚀情况明显减少,逐渐转化为半固定沙地甚至固定沙地,植被盖度在原有基础上明显增加,治沙效果初步显现。”涂胜告诉记者,截至2019年底,若尔盖县先后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治理了各类沙化土地2.7万公顷,占全县各类沙漠化土地总面积33.62% ,该县沙化程度呈现“总体好转、局部可控”的良好趋势。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18510915297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李卓】

今日热播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邀您共赴线上冰雪之旅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雪飞天”赛道换新装【全景新闻】

  • 【幸福花开新边疆】在家门口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

  • 【幸福花开新边疆】航拍乌兰毛都草原 看骏马奔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