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新脉动】班彦村:发展民族特色产业 开启幸福新生活

2020-09-23 09:5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点击全屏观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海东9月23日讯(记者年巍 王岩)“从山上搬迁下来以后,日子越来越好了。自来水,能直接到自家厨房了;插上电,炕就能热了;小孩上学也方便了。我每天在盘绣园工作挣钱,一天20元补贴,其他按计价算钱,一个月下来能有不少收入。另外,公司还组织我们出去浪(旅游)了。”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村村民吕六月姐向记者讲述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幸福生活。

  图为班彦村村民吕六月姐制作盘绣。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班彦,意为“富裕与幸福”,可多年来村里却并不富裕。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娶媳妇难……这些“难”曾长期困扰班彦村山上的129户村民。2016年,青海省将老班彦村五社、六社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是一个更重要的课题。几年来,搬出穷山窝的班彦村依托民族特色发展产业经济,实现旧貌换新颜,一步一步踏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幸福路。

  盘绣园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班彦村驻村干部李生宝介绍,依托“土族盘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优势,班彦村成立了土族盘绣产业协会,投资240万元,建成总面积290平方米的盘绣园,吸收产业户145户,其中登记造册的贫困户93户。盘绣园建成运营以来,先后接受“妈妈制造”、唯品会订单8000余件,实现订单收入40.84万元,绣娘人均增收2800元。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班彦村还发展了不少产业。其中,投资200万元建成酩馏酒作坊1处,带动本村农户发展酩馏酒酿造产业,结合已注册的“班彦”商标,着力打造班彦酩馏酒品牌,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投资450万元打造“班彦生态农庄”,在班彦新村周边建设5座节地型日光节能温室,周边打造“百亩花海”和特色采摘项目,建设集150米滑索、丛林探险、大摆龙为一体的研学基地一处,形成休闲观光、采摘、销售产业链,等等。

  如今,搬出“穷山窝”的班彦村,解开了脱贫的“死结”。按照“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把生产搞上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班彦村在巩固产业项目上充分发挥了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在近十项民族特色产业的带动下,班彦村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09元,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村集体收入也实现零的突破,在2019年达到了23万元。“我们的班彦村将来会越来越好,塞纳(土族语“好”的意思)、塞纳、塞纳!”李生宝说道。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18510915297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李卓】

今日热播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邀您共赴线上冰雪之旅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雪飞天”赛道换新装【全景新闻】

  • 【幸福花开新边疆】在家门口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

  • 【幸福花开新边疆】航拍乌兰毛都草原 看骏马奔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