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新脉动】“荒村”破茧成蝶 高颜值带来高收益

2020-09-23 11:2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点击全屏观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贵阳9月23日讯(记者 武晓娟 贾佳 张相成)22日,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偏坡村有些细雨,空气却是格外清新,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一群孩子在荷塘边嬉戏。行走巷中,一座座具有民族特色的木质房子静静矗立,一盆盆鲜花点缀院落,穿着布依族服装的老人撑伞走过,令人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

  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偏坡村村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偏坡村并不“偏”,距离贵阳市区仅3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4.19%,村民大多是布依族。偏坡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毛丽萍介绍,以前,这里就是个荒山沟,污水垃圾遍地。近年来,偏坡村加强人居环境改善,修葺了房屋,改造了厕所,增设了基础设施,等等。环境好了以后,客流量大幅增加,每个周末游人都很多,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很大收益。

  偏坡村村民贾流萍正在制作民族娃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今年43岁的贾流萍是返乡创业的。早些年,她在湖南、成都等很多地方画墙画,哪里有活儿去哪里,有时候也只能闲着,收入并不稳定。2019年,她看到家乡着重发展乡村旅游,觉得是个机会。她在偏坡村开了一间小小的工作室,主要做民族饰品。“我以前就喜欢画画,2000年的时候也做过一些民族娃娃,但只是断断续续地做。这两年家乡环境好了以后,我觉得前景会非常好。今年‘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我一天的营收就两万。”贾流萍笑着说。

  贾流萍的工作室里有固定员工6个人,这些人以前并没有绘画基础,她就手把手地教。如果生意比较好,订单比较多的话,她还会让村子里的人帮忙做。她大概算了一下,这些村民一个月多的话能赚3000多,少的也有1000多。“下一步,我打算把我的工作室再扩大一点,发展研学。我是对我们这儿非常看好的。”贾流萍说。

  村民王祥远站在自家民宿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村民王祥远的民宿开了10年了。早在2010年偏坡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时,他就看好了产业前景。这两年,村里的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后,他的生意也愈加兴隆。“以前,这里发展旅游,我就觉得是新兴产业,机会很好。今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从3月份开始,每个月的生意都比较好,一个月至少能赚2万。”他笑着说。

  当天,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村子里的鞭炮声接连不断。村民说,这是新店开业,亲友来贺喜的。高颜值带来高收益,偏坡村的发展也是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

  随着偏坡村名气越来越响,村民人均收入也从2000年的1699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15113元。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今年偏坡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8月,偏坡乡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次,实现收入600万元,带动全乡旅游收入增收1000万元。这个鸟语花香、山清水绿的布依山寨,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18510915297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李卓】

今日热播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邀您共赴线上冰雪之旅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雪飞天”赛道换新装【全景新闻】

  • 【幸福花开新边疆】在家门口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

  • 【幸福花开新边疆】航拍乌兰毛都草原 看骏马奔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