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一渠清水持续安全北送【全景新闻】

2020-10-21 09:2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点击全屏观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南阳10月21日讯(记者年巍)10月20日上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渠首分局举办2020年工程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代表来到陶岔管理处,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现代化运行管理,探究如何运用科技手段保障一渠清水持续安全北送。

  图为正在工作的清漂机器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清理漂浮垃圾有“武器”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至2020年10月2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安全运行2139天,调水量超过337亿立方米,四省市受益人口超过6700万。其中,科技在南水北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放日活动的主题为“智慧中线,安全调水”“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新武器’,叫清漂机器人。它的主要作用是清理渠道内水面的漂浮物。”在活动现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渠首分局水质监测中心处长高广灿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道。

  DF-H3C型水上智能清污机器人,是一种用于清理城市河道等水面漂浮垃圾(如绿萍、树叶、白色污染物、塑料袋、空瓶等)环保水上工程机器人。“它操作安全,效率高。以前人工清理,两个人划一个小船,会遇到一些安全性的问题。现在,清漂机器人可以巡回使用,哪些地方有垃圾,就可以去哪里清理。另外,清漂机器人是用电能的,对于水质没有影响。清漂机器人晚上充电,白天工作。充一次电,可以用8小时。”高广灿为记者详细介绍。

  据介绍,清污机器人上配置了水体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可将漂浮垃圾的清理情况以及工作水域水质状况、水流速度、水位高程、周边环境等水体环境综合监测的数据实时传回公司云数据管理中心并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达到对河道等漂浮垃圾及水体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目的。

  图为工程巡查维护实时监管系统的操作界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精准巡查维护有“办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途经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四个省(市),调水线路长、规模大、运行工况复杂。如今,在1432公里长的渠道上,每隔500至1000米范围内就有一个摄像头日夜守望。

  如今,中线工程输水调度一切如常,运行管理所有业务流转均实现在线办理,工程巡查维护实时监管系统功不可没。工程巡查维护系统采用 IT技术、移动技术、GIS技术、工作流引擎、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贯穿发现问题-问题上报-受理-处理-消缺整个过程,达到了“巡检有计划、过程有监督、事后有分析,处理可追踪”的目标。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渠首分局党委副书记万金波表示,工程巡查维护实时监管系统具备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任务管理、问题管理、流程管理、考核管理等功能,涵盖了南水北调中线信息机电、安全监测、水质安全、土建绿化、调度运行、防汛应急、安全保卫、安全生产等8大类30个专业,是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跨流域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创新成果。

  另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全线布设的8万多个安全监测点,实时监测干渠安全;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时监测全线设备运行环境,实时监控渠道人员进出安全;“中线天气”应用系统分析汛期降雨和影响范围,提前判断,发出预警。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还开发了“中线一张图”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将工程信息、实时运行信息、基础空间信息、遥感及无人机实景信息等浓缩进“一张图”,为业务和决策提供全面数据支撑。

  图为无人机采样、水质检测演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保证安全供水有“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开放日”已经连续举办三年,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中线工程运行管理的途径。应邀代表游汤山,俯瞰丹江口水库及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听工作人员讲述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历程;登大坝,近距离感受渠首的美丽与壮观,并观摩了清漂机器人;观水质,参观中线第一座也是最大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欣赏无人机取样风采;看展览,观看智慧中线宣传片,体验互动工程巡查维护系统。

  在活动过程中,水质监测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便携式水质五参数检测仪配置有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叶绿素五项指标监测电极探头,可实现实时在线快速监测水体五项常规参数。这样就可以快速掌握水体相关指标的情况。几分钟就能出来监测结果。”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渠首分局水质监测中心工程师李楠说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丹江源自于深山林间,几乎不受工业污染,加之水源地和水土涵养区加大了环保治污力度,水质清澈透明。近几年,淅川县结合扶贫产业“短中长”(长线旅游业)统筹发展战略要求,借助渠首招牌,整合汤山、风情小镇、北京小镇、生态移民新村、武店农庄、环库公路、万亩软籽石榴基地等旅游资源,把渠首旅游打造成为淅川全域旅游的龙头,带动生态旅游业发展。

  资料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供水量持续增长,水质稳定达标,有效保障了受水区复工复产用水需求,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等提供了水资源支撑。在渠首分局沿线,通水以来向南阳市供水超42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超6亿立方米,惠及216万人,不仅保障了沿线城镇生活用水,还促进了沿线白河、湍河、清河等河流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18510915297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李卓】

今日热播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邀您共赴线上冰雪之旅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雪飞天”赛道换新装【全景新闻】

  • 【幸福花开新边疆】在家门口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

  • 【幸福花开新边疆】航拍乌兰毛都草原 看骏马奔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