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保护好和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1-06-28 14: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点击全屏观看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什么是梨树模式?梨树模式给黑土地带来了哪些改变?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吉林省四平市进行采访,在田间地头探寻答案。

梨树县百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 中国经济网 王中强/摄

  找寻答案,就得先从土地说起。地球上一共有三块黑土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就在此区域中。早些年间,由于缺少覆盖,耕作和风蚀使黑土地,每年都在退化,耕层变“薄”。近年来,为遏制土地不断退化,经过农业专家们的多年试验和推广,梨树县逐渐形成了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为核心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

  “用了梨树模式,从种地来看,在满地都是秸秆的情况下,直接可以播种,一次性完成,减少了三分之二的作业环节。从形式来看,传统上讲究精耕细作,现在我们可以不在乎秸秆了。”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采用梨树模式会使得黑土地越种越好。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梨树县建立了100个梨树模式示范推广核心基地,全县205.2万亩耕地采用了保护性耕作。2020年,13.3万公顷示范田比常规地块增产8%以上,每公顷节本增收2920元左右。

  “吉林省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和利用工作。2015年以来,全省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试点县有11个,试点面积280万亩。同时,我们推出了多种适合不同区域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梨树模式正是其中一种。”吉林省农业农村厅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负责人吕岩表示。据介绍,吉林省通过试点开展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和工作方式探索,构建了“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的保护路径,探索形成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深翻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十大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不断推动黑土地耕地质量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吉林省一直强化政策措施保障力度。2015年,吉林省制定《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并设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条例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填补了黑土地保护立法方面的空白,也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法律依据。2019年,吉林省出台了《关于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的实施意见》,提出至2030年全面完成0.62亿亩黑土地保护任务,黑土地土壤有机质提高2g/kg,耕地质量提升一个等级。同时,意见也明确了具体技术措施和保障措施,并强化了各级政府黑土地保护责任。

  从传统的耕种模式到绿色循环的现代农业理念,梨树模式在广阔的黑土地上“生根发芽”,正为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探索新路。“黑土地保护好,更要利用好。吉林既需要保证玉米的产量,进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又要不断提高玉米产业的加工深度和价值空间,特别是要通过发展玉米经济造福当地百姓。未来,让百姓富裕起来,还需要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上作更大的文章,让梨树模式既能保护黑土地,又实现粮食高产和高价值利用,最终变成一个高效益的经济模式。”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北伟说道。(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 王中强)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1025297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李卓】

今日热播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邀您共赴线上冰雪之旅

  • “飞临”探秘冬奥场馆:“雪飞天”赛道换新装【全景新闻】

  • 【幸福花开新边疆】在家门口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

  • 【幸福花开新边疆】航拍乌兰毛都草原 看骏马奔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