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北疆红·籽籽同心家国情|“兴安领创”解码北疆非遗【全景新闻】

2025-07-28 17: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全屏观看

中国经济网乌兰浩特7月28日讯(记者 董家朋 实习生 付润婷 王伊祎)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前街步行街,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以非遗为主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也是盟市重点打造的北疆文化宣教基地。

“兴安领创”意为引领兴安盟非遗等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3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充分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创新打造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展示体验中心总面积3000平方米,整体空间分为三层,集非遗和文创产品销售、技艺展示、演出展览、研学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展示体验中心通过现场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使游客在感受“大美兴安”的同时,领略历久弥新的非遗风采。

红色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鲜明底色和精神旗帜。在“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文化体验区,在以红色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为原型设置的电报互动体验装置前,游客可亲身体验发送电报的过程。展示体验中心介绍,希望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浸润到血脉当中的红色基因,追寻那段尘封已久的革命记忆。

“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文化体验区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马头琴是“草原文化三宝(长调、马头琴、呼麦)”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马头琴非遗工坊,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展示体验中心介绍,希望通过讲述马头琴和蒙古马的故事,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在干事创业中像蒙古马一样,有百折不挠的韧劲、敢战能胜的拼劲、一往无前的闯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雨兼程、直奔目标。

马头琴协会小学员正在马头琴工坊体验研学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我在“兴安领创”学非遗暨马斗琴公益培训课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兴安盟的特色文创产品是传统文化资源向现代文化产品转化的重要体现,使非遗的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是城市文旅发展的助推器。为加强中华文化符号的解读和宣传,展示体验中心为游客配备讲解员进行引导,帮助其了解特色文创产品的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感受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岭上兴安”特产区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兴安有礼”文创区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为使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观光一地、畅游兴安,展示体验中心根据兴安盟三旗、两市一县的地域和文化特色,在“兴安领创”大观兴安主题空间设置了不同的场景。游客可在此观看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牧民人家的生活场景,中华五岳、长江、黄河、四大发明、中国传统节日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以及对阿尔山雪村雪屋的真实还原,以此深入了解草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兴安领创”大观兴安主题空间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兴安盟地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底蕴深厚,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自治区非遗项目65项,盟级非遗项目219项。为助推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展示体验中心为非遗传承人手工艺者提供免租金入驻优惠政策,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的同时,也让市民能够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1025297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李卓】

今日热播
  • 带您“飞临”探秘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 “新”中有你

  • 石榴花开北疆红·籽籽同心家国情

  • 甘肃天水全域旅游全景漫游导览系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