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7日讯(记者 董家朋)在京郊顺义,北京吉祥八宝葫芦手工艺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以北京市市级非遗“火绘葫芦”技艺为核心,打造出集非遗体验、乡村旅游、农耕教育于一体的文化服务新业态,成为京津冀地区非遗活化利用的典范。作为第12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顺义区“品质顺义 国际新城”展区亮点,合作社携十余款融合现代设计的火绘葫芦文创产品及互动体验区亮相,展现非遗技艺与现代服务贸易融合的强劲活力。

北京吉祥八宝葫芦手工艺品产销专业合作社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传承人牛成果(业内称“葫芦牛”)作为北京市非遗“火绘葫芦”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在继承传统火绘技法基础上创新融合国画工笔、写实画像等艺术形式,开发出近30种新技法。其创作的生肖全家福系列、吉祥藏头诗葫芦作品将生肖文化、姓氏图腾与传统火绘技艺巧妙结合,2020年荣获“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认证。合作社内设非遗体验工坊、葫芦文化博物馆,年接待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超5万人次,已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服贸会期间,互动体验区让观众亲手体验火绘技艺,使千年非遗真正“活”在当代。

火绘葫芦文创产品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合作社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联结机制,组织320户农民社员开展葫芦种植、手工艺品加工及销售,使社员年均增收30%以上,催生出葫芦种植领养、农作物迷宫探宝、中医药文化体验等12类特色项目。作为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四星级园区,庄园形成“春赏花、夏采果、秋观艺、冬研学”四季旅游链条,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配套产业增收超千万元。服贸会“文旅服务”展区中,合作社展示的火绘葫芦、生肖全家福等文创衍生品以传统纹样融合数字纹样的创新设计成为亮点,现场签订意向合作协议12份,彰显非遗IP的商业转化潜力。

火绘葫芦文创产品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合作社构建“非遗技艺培训-文创产品开发-乡村旅游引流”完整产业链,作为北京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非遗)基地,累计培训残障人士2000余人次,培养非遗技艺人才120名。通过“企业+党团组织+街道”合作模式,承接各类组织活动年均300余场,形成“非遗+党建”“非遗+研学”“非遗+助残”三大特色品牌,其创新实践入选全国乡村文化旅游能人案例,成为“以文促产、以产兴村”的典型样本。服贸会的国际舞台更让这一乡村非遗品牌走向世界,吸引海外采购商关注,为传统技艺开拓国际市场开辟新通道。

北京葫芦艺术庄园 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家朋/摄
据了解,合作社规划建设主题葫芦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数字非遗体验项目,让千年葫芦文化在数字时代绽放新机。第12届服贸会的成功亮相印证了非遗与新经济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这座京郊葫芦庄园正以非遗为笔、产业为墨,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扫描二维码 体验全景新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带你全景探访现场。点击链接进入:中国经济网VR频道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1025297 投稿邮箱:vr@ce.cn
【责任编辑:李卓】